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
2019-03-13 20:17:03
百家号Lite小程序热议话题「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」
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,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,他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诸多记录,至于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干这么一件劳民伤财的事,至今是一个谜,虽然七下西洋消耗巨大,但不可否认其对明朝军事、外交、贸易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,不过令人遗憾的是,明朝一直奉行禁海的国策,以至于明朝在海上的优势没能领先世界太久,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途中死亡,明朝的远航活动也就此结束。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巨大,中国乃至全世界,近百年来对这项活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,之所以研究了那么久,一方面是对其意义的肯定,另一个原因则是可供研究的史料太少,从而导致研究过程困难重重、进度缓慢,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有疑问,郑和下西洋这么重要的活动,怎么可能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呢?且听笔者道来。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官方行为,因此肯定要记载在史书之中,近代史学家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此事,郑和每次下西洋的队伍都在两万人以上,其中不乏大量的文官,而且郑和每次远航回来,都会抽出大量的时间专门整理远航过程中的见闻,形成了大量的珍贵的材料,珍藏在明朝统治者手中,但我们今天所读《明史》却没有相关内容。《明史》中没有详细内容记录,有一种可能就是清朝在修明史时,这部分史料已经不存在,以至于他们对这一段历史也无能为力,对于这一种可能,我们在明朝相关的文献中,似乎也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,那就是传说的明朝刘大夏私自烧毁了郑和下西洋资料。事情经过大概是:明宪宗想要再次开启下西洋的活动,但以刘大夏为首的朝中大臣坚决反对,刘大夏说“三保下西洋,费钱粮数十万,军民死且万计,纵得宝而回,于国家何益,此特一弊政,大臣所当谏也。”而刘大夏为了断绝宪宗皇帝的想法,竟然私自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的资料隐匿起来,最后还一把火把所有的资料烧掉,这样一来就没人能找到,皇帝久寻不获,也就只好断了再次下西洋的念头。刘大夏反对下西洋的那段话,史书中确有记载,但说刘大夏烧毁资料,最早出现在万历年间的《客座赘语》一书中,这离刘大夏烧毁资料已经过去了100多年,因此有杜撰的嫌疑,而且明朝法律中明确规定,如果官吏遗失“事关军机钱粮”的资料,轻则丢官,重则要命,如果刘大夏敢私自烧毁资料,那无疑是自寻死路。之前有一篇文章,笔者专门讲了《明史》,其中说到明史被清朝修了94年,历经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四朝,到乾隆时期才定稿,这就引出了另一种可能,那就是被清朝皇帝删除了郑和下西洋的这部分内容,而这位皇帝最有可能就是定稿《明史》的乾隆皇帝。我们现在看到的《明史》,被很多戏称是一部长篇小说,而且是一部被清朝皇帝反复修改的小说,清朝修《明史》,有一部分删减毋庸置疑,这是出于清朝统治者的私心,乾隆皇帝当年编修《四库全书》时,足足销毁了1000万份明代档案,仅保存了可被使用的3600余件,大多还是明朝后期的档案,明朝中前期的档案一概不留。当定稿《明史》之后,乾隆皇帝下令把所依据的所有档案史料付之一炬,让后人无法考证,《明史》就成为唯一和权威。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烧掉郑和下西洋的资料,主要是不愿意向世人展示明朝在远航方面的功绩,正如修撰《四库全书》时仅保留明朝后期档案的目的一样,既掩盖了明朝明朝中前期的繁荣昌盛,又重点强调明末腐朽、后金崛起,证明清朝得天下的合理性。
该话题由百家号作者历史天天看「简介:专注于明清历史,发现点滴历史故事!」整理发布。
更多关于话题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的细节请微信搜索百家号Lite小程序关注作者「历史天天看」进行订阅哦!
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,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,他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诸多记录,至于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干这么一件劳民伤财的事,至今是一个谜,虽然七下西洋消耗巨大,但不可否认其对明朝军事、外交、贸易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,不过令人遗憾的是,明朝一直奉行禁海的国策,以至于明朝在海上的优势没能领先世界太久,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途中死亡,明朝的远航活动也就此结束。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巨大,中国乃至全世界,近百年来对这项活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,之所以研究了那么久,一方面是对其意义的肯定,另一个原因则是可供研究的史料太少,从而导致研究过程困难重重、进度缓慢,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有疑问,郑和下西洋这么重要的活动,怎么可能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呢?且听笔者道来。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官方行为,因此肯定要记载在史书之中,近代史学家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此事,郑和每次下西洋的队伍都在两万人以上,其中不乏大量的文官,而且郑和每次远航回来,都会抽出大量的时间专门整理远航过程中的见闻,形成了大量的珍贵的材料,珍藏在明朝统治者手中,但我们今天所读《明史》却没有相关内容。《明史》中没有详细内容记录,有一种可能就是清朝在修明史时,这部分史料已经不存在,以至于他们对这一段历史也无能为力,对于这一种可能,我们在明朝相关的文献中,似乎也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,那就是传说的明朝刘大夏私自烧毁了郑和下西洋资料。事情经过大概是:明宪宗想要再次开启下西洋的活动,但以刘大夏为首的朝中大臣坚决反对,刘大夏说“三保下西洋,费钱粮数十万,军民死且万计,纵得宝而回,于国家何益,此特一弊政,大臣所当谏也。”而刘大夏为了断绝宪宗皇帝的想法,竟然私自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的资料隐匿起来,最后还一把火把所有的资料烧掉,这样一来就没人能找到,皇帝久寻不获,也就只好断了再次下西洋的念头。刘大夏反对下西洋的那段话,史书中确有记载,但说刘大夏烧毁资料,最早出现在万历年间的《客座赘语》一书中,这离刘大夏烧毁资料已经过去了100多年,因此有杜撰的嫌疑,而且明朝法律中明确规定,如果官吏遗失“事关军机钱粮”的资料,轻则丢官,重则要命,如果刘大夏敢私自烧毁资料,那无疑是自寻死路。之前有一篇文章,笔者专门讲了《明史》,其中说到明史被清朝修了94年,历经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四朝,到乾隆时期才定稿,这就引出了另一种可能,那就是被清朝皇帝删除了郑和下西洋的这部分内容,而这位皇帝最有可能就是定稿《明史》的乾隆皇帝。我们现在看到的《明史》,被很多戏称是一部长篇小说,而且是一部被清朝皇帝反复修改的小说,清朝修《明史》,有一部分删减毋庸置疑,这是出于清朝统治者的私心,乾隆皇帝当年编修《四库全书》时,足足销毁了1000万份明代档案,仅保存了可被使用的3600余件,大多还是明朝后期的档案,明朝中前期的档案一概不留。当定稿《明史》之后,乾隆皇帝下令把所依据的所有档案史料付之一炬,让后人无法考证,《明史》就成为唯一和权威。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烧掉郑和下西洋的资料,主要是不愿意向世人展示明朝在远航方面的功绩,正如修撰《四库全书》时仅保留明朝后期档案的目的一样,既掩盖了明朝明朝中前期的繁荣昌盛,又重点强调明末腐朽、后金崛起,证明清朝得天下的合理性。
该话题由百家号作者历史天天看「简介:专注于明清历史,发现点滴历史故事!」整理发布。
更多关于话题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的细节请微信搜索百家号Lite小程序关注作者「历史天天看」进行订阅哦!
标签:百家号
「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」热议话题订阅
方法1:微信扫描百家号Lite小程序码即可订阅热议话题「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」
方法2:微信搜索百家号Lite小程序名称进入,即可订阅热议话题「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」
方法3:微信网页访问即速商店,长按识别百家号Lite小程序码即可订阅热议话题「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」
百家号Lite小程序热议话题「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」由百家号Lite原创摘录于微信小程序商店shop.jisuapp.cn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百家号Lite热议话题「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,至今没有找到,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销毁」由百家号Lite开发者向微信用户提供,并对本服务内容、数据资料及其运营行为等真实性、合法性及有效性承担全部责任。
百家号Lite小程序
更新时间:2019-03-13 22:25:17
悲天悯人的境界就是,
>湘西土家吊脚楼的故事
>“4·20”芦山地震5周年:龙门古镇展新颜
>“512”汶川地震:十年生死两茫茫
>“85度C”要凉了?被多家外卖平台下架!网友:就是因为她!母公司竟然这么说……
>“90后”方汉奇:用66年把冷板凳坐热
>“Hold住姐”:我终于hold住了自己的婚姻!
>“N字鞋”江湖:十亿财富与背后的乡土
>“POS机刷卡套现”有陷阱,老板莫名其妙被骗走了3000元
>“XXOO”是啥意思?我猜你是不懂的嘿嘿嘿
>“一代枭雄”曹操最经典的八首诗
>“一分一段表”你真的能看懂吗?
>“一夜情”最容易发生的十个地方, 排在榜首必去!
>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,这样的险关隘口中国也就只有这几个
>“一秒之内变格格”谢依霖无预警宣布婚讯
>